泰州文明网

 
 
“江苏好人”朱网玉: 为流浪者找到家的方向
发表时间:2023-08-30 来源:泰州文明网
字号设置: [减小] [常规] [增大] [打印] [关闭]

  “朱阿姨好,我妈妈回家后一切都好,谢谢您让我们一家团聚!”8月16日,朱网玉收到了一条来自云南的信息,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。这是她今年第三次成功为流浪者找到家。

  “老好人”做“新好事”

  朱网玉是江苏省靖江市靖城街道正南社区居民,下肢残疾的她开了间小杂货铺。2000年起,她写下爱心求助书,带着自己收留的哑女寻访了安徽、广东、浙江等多地,终于在16年后找到了哑女在贵州的家人。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,她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600元钱,她还长期帮助数名贫困孩子继续学业。2017年,朱网玉入选“江苏好人”。2018年,朱网玉正式成为靖江市救助管理站的一名寻亲志愿者。

  “土方法”能“真破防”

  救助管理站救助的流浪人员里,有些受助人员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,要了解他们的个人和家庭信息,十分艰难。“我不懂什么高科技,只会‘土办法’。”朱网玉说,她去走访时总要带上纸笔和一些零食,多坚持几次,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  在救助管理站寻亲部的办公室,满满一墙的锦旗中,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寻亲故事。其中一面“云南昭通某某全家敬赠”的锦旗上,写着“千里传爱让爱回家”,这面锦旗背后,是一名云南女子走失多年后终归家庭的故事。

  今年,朱网玉多次走进第二人民医院病房,走访救助管理站安排在这里接受治疗的流浪人员。慢慢熟悉后,她给大家发了纸和笔,一遍又一遍地说:“你叫什么?住哪里?能不能写下来?”“家里有哪些人?记得就写下来……”

  这样的引导,常常一无所获。但朱网玉不放弃,终于有一天,一名女子拿起了笔,在纸上颤颤地写下三个不易辨认的字:杨某某。朱网玉如获至宝,她知道,这就是这名女子的真实姓名。很快,一名男子也在纸上写了几个字:周口,晨光公社。

  有线索了。

  她将流浪人员的照片、亲手写的字、体貌特征、身体情况等信息整理清晰,并由救助管理站制作成寻亲海报,发至各大寻亲平台,开始漫长的等待。这期间,全国各地的寻亲志愿者随时和她确认细节,与各地反馈的信息比对。7月8日,寻亲群确认:杨某某的家人找到了。7月10日,阔别多年的一家人通过视频“团聚”了,视频中的哭声和笑声成了朱网玉最大的安慰。

  “小背包”有“大希望”

  7月28日上午九点多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杨某某办好了出院手续,完成了最后的交接。当天下午在朱网玉的陪同下,杨某某坐上了回家的车。

  送别的场景,今年已经出现了三次。上一回,写下“周口、晨光公社”的男子张某某,刚刚被家人从靖江接回河北省邯郸市的家中。

  在朱网玉的肩头,始终背着一个小小的双肩背包,包里装满文件袋。“贴上大红色记号的,就是寻亲成功的,贴了粉红记号,说明寻亲进行到了一半。”朱网玉摩挲着一个个文件袋,又开始拿起手机,翻看每个寻亲群里的消息,生怕错过任何一条有价值的线索。

  “什么都能丢,这包不能丢。”朱网玉一一核对更新好最新信息,把包背上肩头,踏上了继续寻访的路。

  这个背包里,装的是流浪人员家庭团圆的希望。

责任编辑:朱 敏
相关新闻:
 
主办单位: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泰州文明网©版权所有
网页制作:泰州网络宣传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