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消费复苏的步伐加快,泰州市海陵区夜间消费的新业态、新场景不断涌现,摆摊设点者自发形成的夜间小市场不断增多。不过,因为缺乏统一规划、规范管理,随之而来的摊贩油烟污染、阻碍交通、噪音扰民等问题不断显现。为进一步稳经济、促发展、优环境,今年来,海陵区城管局落实“城管+”工作机制,坚持科学设置、规范管理、部门联动,助推夜市经营文明有序发展、“夜市经济”提质升级。
顺应民意,夜市氛围“燃”起来
9月20日傍晚,华灯初上,夜色朦胧。尽管天气有些阴沉,但位于海陵区京泰路街道的京泰夜市广场上却流光溢彩,游人如织。
来自安徽省阜阳市的李向阳在这里设了个摊位,卖广式铁板炒饭,生意不错。两个月前,他的摊位经常在东边的欧亚国际小区周边流动。之所以不敢固定在一个地方,是因为城管来了就要走。“经常躲来躲去的,既影响生意,也有点伤自尊。”36岁的李向阳说。京泰夜市开张后,他通过合规程序入驻,还挑到一个好位置。现在,平均每晚的收入超过600元,比以前多多了。
京泰夜市共设置了176个摊位,大部分卖小吃,小型儿童游乐场、小商品地摊也不少。与李向阳一样,这些摊点经营者以前也是“散兵游勇”,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去。“流动摊贩影响了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,我们管不胜管。”海陵区城管局京泰路中队中队长曹爱华说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经过调研走访,他们决定顺应民意,开办夜市。在征求摊贩和居民意见的基础上,选择了一处“市口”较好、适合疏导的闲置土地作为集中经营区,由该街道的十里铺、孙唐、朱塘3个社区共同投资。装修一新的京泰夜市很快得到了商户的青睐,吸引了众多商户前来报名。高峰时段,这里每晚有近1.2万人前来消费、游玩,成了远近闻名的“网红打卡地”。
奖罚并举,服务机制“联”起来
京泰夜市的开张成了一个可复制的成功经验。今年来,海陵区按照此模式还重点打造了宫涵、瑞力·泰渡等夜市,以及紫东、迎江桥荷花塘等便民疏导点。如何让夜市文明有序经营,加强管理服务是重点。为此,海陵区城管局牵头召开多方联席会共商共议,制定了《夜市疏导点管理规定》,与经营户签订《经营安全承诺书》,供所有入驻者遵守。《规定》中明确,针对垃圾是否进行分类、及时清理以及是否文明有序经营等方面进行积分制管理,积分高的商户予以奖励,积分靠后的则给予处罚,情节严重者直至取消入驻资格。
据介绍,为进一步落实夜市常态化管理,海陵区城管局还联合街道、交警、消防、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了数支“城管+”志愿服务队,分别为:城管+公安,设立夜市“城警”工作站,城警联勤队伍每晚对主次干道、夜市外延巡查检查,疏导车辆有序停放,及时发现、纠正违规摆摊设点,确保道路畅通;城管+环卫,设置7组垃圾集中投放点,指导摊贩规范垃圾分类,并定期清运夜市垃圾,维护夜市环境卫生;城管+市场监管,开展食品卫生抽检,确保食品安全;城管+消防,开展液化气瓶使用、软管安装等消防检查,组织商户进行消防安全演练,不断完善环境卫生、食品安全、消防安全等配套管理措施和服务功能。
示范引领,文明新风“吹”起来
“我们首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让党员摊贩成为遵纪守法的‘主力军’。”海陵区城管局第四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。通过号召党员摊贩带头落实《市容环卫责任制》,定期评选示范商户,让他们亮身份、晒承诺,在诚信经营、环境卫生、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效应。目前,已发动党员100余人,带动居民商户400余人加入,共参与志愿服务700余人次。
在党员的带动下,经营户们主动投入到创建“最美夜市”活动中来,所有摊位依次排开,整整齐齐,案台上干干净净。摊主笑脸相迎,顾客满意而归。
“夜市越文明有序,越能吸引消费者,我们的生意才会越来越好。”在宫涵夜市开小排档的孙先生说。“这里不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,也是每个经营户的‘脸面’和‘招牌’,是形象问题,一定要保护好。”除了严格履行食品卫生、明码标价、老少无欺等依法经营的承诺外,孙先生还参加了夜市志愿服务队。每晚夜市打烊后,他先将自己的经营场地打扫干净,垃圾分类投放入桶。之后,再协助市场管理人员打扫场地、摆齐桌椅,做好液化气瓶、消防设施等安全检查。
“我们还相继推出了‘首违不罚’‘柔性执法’‘贴心管理’等带有‘人情味’的城市管理措施,不仅纾解了城市管理难题,也保障了商户的生计,助力村居集体经济增收。”海陵区城管局局长肖乐说。到目前为止,几大夜市共有效疏导摊贩350余个,既留住了“烟火气”,又劲吹了“文明风”。